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亚洲视频精品在线人|日韩亚洲欧美大陆|欧美视频综合一区二区

<blockquote id="datvk"><legend id="datvk"></legend></blockquote>
<ul id="datvk"><legend id="datvk"><sup id="datvk"></sup></legend></ul>
<dl id="datvk"></dl>
<cite id="datvk"></cite>

<ul id="datvk"><legend id="datvk"></legend></ul>
  • <blockquote id="datvk"></blockquote>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論新著 >> 正文
      鐘秀依舊團莊村
      2024-02-02 19:30:00 來源:涇陽縣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

      19DD3

      鐘秀依舊團莊村

      宋曉艷

      土地肥沃,民風淳樸,永遠留在我內心深處的樂園,就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團莊村!

      涇陽縣城以東叫東關,出了東關緊鄰的就是團莊村。再往東走,路的兩邊就是團莊人住的地方和土地?,F(xiàn)在的看守所和武警部隊駐扎的地方,清末民初就是團莊村王清堂和王禮堂的居住地,在他們的緊東邊有個抗日烈士陵園,都在團莊村的地界。

      聽老輩人講,清末回變,有二十多名回民騎兵,騎在戰(zhàn)馬上,給馬尾綁扎上大樹枝,打馬飛馳,一路塵土飛揚,遠看好似千軍萬馬。漢人關門閉戶不敢出門,清兵前來,趕走回民?;孛褚宦废蛭鹘洏虻缀笥直鄙系綄幭?。人們把回民待過的地方叫團莊。寧夏有很多地方都叫團莊。涇陽縣有三個團莊,我們村叫團莊,橋底一個團莊,云陽一個團莊。

      另有團莊村的來由是:據(jù)1984年出版的《涇陽縣志》記載,在清初有陳、由、魯三姓人家先后始居于此,取名陳家疃(tuan)莊、由家疃莊、魯家疃莊。三戶人口逐年增多,村子擴大而連接,清末改為團莊村,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團莊村平面圖(1949年前)

      團莊村地形似龜背。清末村子土地大部分都是旱地,靠天吃飯。而且土地基本都是大地主周仲篤(清代的狀元郎,民國時的紳士)家的,解放后才成為大集體的土地。

      團莊村有個王天佑,是“登順承(指王家大院,從清初一直傳到民國)”的后人,當時人們稱他為“大掌柜”,后來又叫他“水老”。王天佑1940年至1951年曾任涇惠渠南干渠第四段“水老”,管理涇惠渠南干渠第十六斗、十七斗、十八斗、十九斗、二十斗。他一生崇尚科學,熱愛水利事業(yè),段內水澆地面積逐年擴大,造福鄉(xiāng)里。

      圖片

      ▲左王天佑 右侯治安

      團莊村南的大片土地,緊鄰涇惠渠八支渠。因為地高渠低,有水就是澆不上。王天佑在侯治安(李儀祉先生聘請的海歸專家,時任涇惠渠管理局工程科長)的幫助下,經過精心測繪,在八支渠上設計了一座渡槽,將南干十八斗主渠延伸至八支渠以南,引來南干渠水灌溉,解決了這一難題,灌溉面積擴大了千畝。王天佑很早就有辦學的想法,因社會動蕩,民不聊生,愿望難以實現(xiàn)。當涇惠渠通水以后,經濟有所好轉,他就開始各方求助,聯(lián)絡涇陽東關的惠水亭、禹承業(yè),團莊村的王啓恭,大曲子的仁亭海,花家段的馬老四等人組成學校董事會,王天佑任總設計和監(jiān)修,惠水亭任會計,禹承業(yè)任出納。

      校址選在團莊村“仙農壇”舊址,建校資金絕大多數(shù)來自個人捐助,組織領導是主要捐助者。學校很快建成,命名為“仙農壇小學”,后改名為“團莊村小學”。我小時候就是在團莊村小學上的學。王天佑的小兒子王伯義是解放后該校培養(yǎng)出來的團莊村第一個大學生。

      “團莊村小學”到2001年成為私立小學,改名為“育才小學”,現(xiàn)在在校學生三百多人。

      團莊村是一個比較發(fā)達的小村莊,靠近縣城,在清末民國時期都是有影響力的。1949年前,當時的社會名人有陜西省教育廳廳長周伯敏(于右任先生的外甥),在用水澆地方面有十八斗水老王天佑。五十年代前,村上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在城內各茶莊做工。

      1976年團莊為大隊核算,王克勤為大隊書記。村上建有庫房、飼養(yǎng)室、辦公室,共有安間房 26 間,土地也屬大隊支配,實行按勞分配。

      大隊核算時期,農業(yè)機械化得到了發(fā)展,有拖拉機兩臺、旋耕機一臺、汽車一輛。同時辦了企業(yè),有磚廠一所、醋坊一所、商店三間、修理部兩間、醫(yī)療站、蔬菜地三十五畝。為解決社員曬糧困難,打了三畝地的水泥晾曬臺,蓋了九間庫房。大隊各項工作及糧棉生產在當時全公社名列前茅,曾多次被評為縣、社、地區(qū)的工作先進單位。

      我的父親當時就在醋坊給村民們釀醋,和父親搭檔的是劉鐵道(已故),在外拉架子車賣醋的是張麥城(已故)。醋坊是三間大的安間房,門朝東。進了門,南邊放著許多大老甕,裝著待發(fā)酵的醋坯。那時做醋用的全是玉米和麥麩。做醋坯時,把這些原料放進模具里,用腳使勁踩,做的醋坯有30*40厘米那么大??勘眽φR地排列著一排排淋醋的大老甕,大老甕的底部留一個小吸管粗細的孔,孔里塞上麥秸一樣的東西,一股細細的醋就順著這個吸管流出來,到最后就往下滴,滴進埋在下面的醋缸里。

      那時候的冬天特別冷,一進醋坊,一股酸熱撲面而來,深吸一口那香醋的味道,又綿又酸卻不刺鼻,渾身感到酥爽。小嘗一口香醋,哎呀——那個酸爽,那個醇厚而甘甜,讓全身被凍細胞頃刻復活!

      那時人們常愛空口吃醋,那醋是真香!現(xiàn)在的醋大都是化學產品,咧酸咧酸的,人們都不喜歡吃了。

      村上還有磚瓦廠,記得我的大姐就在那里干過活。在磚瓦廠干活,隊長派的都是青壯年,他們干活賣力氣又開心。幾棟磚瓦廠的東邊是我們村的柿子園,在那個物資特別匱乏的時期,柿子成熟的季節(jié)是村子里最熱鬧的時候。當火紅的柿子掛滿枝頭,誘的大人小孩都往地里竄。等到柿子真的熟了,隊上就組織人們去摘柿子。那時,不管隊長叫沒叫,全村男女老少都去柿子園里。大人摘柿子,老人撿樹下落的柿子,小孩子們在嬉笑打鬧,還有拖拉機的“嘟……嘟……嘟……”“噠噠噠……噠噠噠……”聲,真是人聲鼎沸,車水馬龍。摘完柿子,就把柿子分成一小堆一小堆的,隊長叫名字,叫到誰家誰家就去裝自家的柿子。秋收已完,柿子園又恢復了往日的寂靜。當年的歡聲笑語,村民們的開心仍然時常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那片柿子園和磚瓦廠現(xiàn)在已成為人們居住的樂園。

      1980年改革開放后,農村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把土地劃分給農民承包,三十年不變。農村集體所有制得到改變,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1982年下半年,村民委員會將原大隊的汽車、拖拉機兩臺和牲口、車輛、醋坊,商店七間、磚瓦廠等大部分財產出賣或分配給村民,只保留了飼養(yǎng)室和庫房。

      1985年,原大隊干部陳懷義、張保才、王保德和西安口腔醫(yī)院聯(lián)系,口腔醫(yī)院派出代表鄭信民教授(涇陽雪河橋上村人),雙方經過多次協(xié)商,最后達成協(xié)議,經涇陽縣人民政府批準,確定在團莊村辦一所口腔醫(yī)院涇陽分院,協(xié)議決定雙方合作,由團莊村提供房舍、水、電,口腔醫(yī)院提供醫(yī)療設備和醫(yī)護人員。

      1985年10月醫(yī)院建成并開始對外接收病員,雙方合作了一年,后由口腔醫(yī)院獨立經營,醫(yī)院逐步擴大,給涇陽人民和周圍的縣,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病人解除了病痛。直到2001年,醫(yī)院撤回西安停辦,歷時十六年,這也給團莊村在歷史上增添了新篇章,使團莊村知名度大增,給團莊村培養(yǎng)了幾名醫(yī)務人員,有眼科大夫王改改,口腔科大夫陳永生、張亞娟等,他們現(xiàn)在還從事著醫(yī)療工作。

      2005年,團莊村已有200余戶,870多人,現(xiàn)有土地900畝,人均一畝地。

      2009年9月,國家投放、村民集資,全村安裝了路燈,又給三個組修通了三條水泥路,全長1500米,寬4米,解決了村民出行難問題,村民拍手叫好!

      2016年經上級批準,團莊村、大曲子兩村合并為一個村民委員會。

      曾經地廣人稀,滄海桑田,現(xiàn)在已是車水馬龍,團莊村儼然是一個城中村。

      村東有個智慧農業(yè)園,也修了八車道的柏油公路,公路兩邊是三四米寬的人行道。道路兩旁茂林修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公廁都像五星級的賓館,人們早晚散步鍛煉,常忘路之遠近。

      村子原來的晾曬臺,現(xiàn)在是拔地而起的九層大樓,開著裕盛源國際大酒店,整天迎接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育才小學東臨是涇陽縣的電教樓,村中還有現(xiàn)代化的幼兒園——啟東幼兒園,園內有三百左右的小朋友。

      以前人們農閑時,常一堆堆地坐在誰家門前拉家常,現(xiàn)在村頭田間已不見閑人。你就是想找個人說說話,對不起,人家都沒空,都忙著搞經濟。

      團莊村,正如《禮記·大學》中所說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地往前發(fā)展著!

      作者簡介

      宋曉艷,筆名風來疏竹,涇陽縣鼎州于右任書法協(xié)會副秘書長,喜愛文學書畫。

      (本文選自涇陽縣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2022年10月編輯出版的《涇陽村落》第一輯)

      責任編輯:王順利/《新西部》雜志 · 新西部網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擁有新西部網所有版權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