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根據(jù)該方案,到2020年,中國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將基本完成,整合設立一批國家公園,分級統(tǒng)一的管理體制將基本建立,國家公園總體布局將初步形成。

按照中國科學院科技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的說法,這“標志著我國國家公園體制的頂層設計初步完成,國家公園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
將解決審批、管理部門不一的問題
為接軌國際、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早在2007-2008年,全國多個地方便已開展國家公園試點,經過近10年摸索,先后建立了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逐步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不少成果。時至今日,終于達到了新的階段,這是令人欣慰的。
但毋庸諱言,在試點、摸索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問題和困難,最突出的問題,是條塊分割,審批、管理部門不一。
以試點而言,審批權究竟在環(huán)保部還是國家林業(yè)局?主管方究竟是省級(大多數(shù)報道中的試點)還是地級(香格里拉普拉措國家公園管理方是迪慶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設立的“香格里拉普拉措國家公園管理局”)?在《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出臺前,似乎并沒有清晰的脈絡和明確的規(guī)定。
因此,既然國家公園體制是接軌國際,那么不妨借鑒一下“它山之石”。
國家公園必須姓“國”
放眼世界,國家公園始于1872年的美國黃石公園,經過100多年的發(fā)展,如今已形成了大體統(tǒng)一的審批和管理模式。在美國,全部54座國家公園均由倡議人士提交議案,由國會審批通過,并統(tǒng)一交由1916年成立的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國家公園的經費主要來自捐款,次要來自公園為游客提供的各種服務。
不論是發(fā)達國家美國的黃石公園,還是非洲不發(fā)達國家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其審批、經營和管理模式幾乎是完全一樣的:國會批準——全國統(tǒng)一的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以捐款和撥款為主要財務來源——以環(huán)境和資源保護為主要目的。
一言以蔽之,國家公園的審批者只能有一個,管理者也只能有一個,否則便談不上“國家公園”四個字。
很顯然,照此衡量,我國此前的做法,已不適應國家公園規(guī)范管理的需要。而這次“方案”則規(guī)定,國家公園內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由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分級行使,條件成熟時,逐步過渡到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
這就明確了國家公園姓“國”,是“國家所有的公園”,審批權和所有權屬于國家,明確了國家公園最終要逐步過渡到“國家來管”,到那時,中國的國家公園將真正與國際接軌。
但要真正接好軌、過好渡,這個“逐步”的步驟就既要穩(wěn)妥,又要加快。設立國家公園的初衷,就在于超越地方、部門的狹隘利益,用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制度保護屬于國家的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國家公園早一天全面“姓國”,就能早一天達到統(tǒng)籌全國、規(guī)范保護的初衷。
國家公園要堅持重保護、輕開發(fā)
據(jù)國家公園的國際慣例,國家公園的原則是重保護、輕開發(fā)。美國當初設置國家公園管理局的背景,正是懲于西奧多·羅斯福政府的林業(yè)部長平肖不顧國家公園保護的需要,執(zhí)意在鄰近約瑟米蒂國家公園的土歐魯米河修建大壩。
不論發(fā)達或不發(fā)達國家,其國家公園除為游客服務的基本項目外,幾乎不設立資源開發(fā)性項目,即便游客項目也會有節(jié)制、有分寸。
今年是“國家公園大國”——加拿大建國150周年,為表示慶祝,加拿大聯(lián)邦政府宣布全國國家公園免費開放,結果導致部分國家公園游客過多,引發(fā)加拿大公園管理局官員埃德雅格“人們或許會因為喜歡國家公園而徹底毀了它”的擔心,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補救。
中國剛剛進入“實質性階段”,理應汲取國外正、反兩方面教訓,未雨綢繆,力爭國家公園保護、開發(fā)二者的有機平衡。
在許多幅員廣闊的國家,不僅有國家公園,也有?。ㄖ荩┮患壍淖匀还珗@,其體制、運轉模式相似,只是歸口管理部門級別不同,管理和經費來源各異。中國在這方面也可加以借鑒,從而減少國家公園管理權、資產所有權“正名”的阻力,促成相關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早日完成。
(責任編輯 石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