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陜西中國書畫藝術理論研究會”
1988年,成立陜西中國書畫藝術理論研究會。郭琦(郭琦去世后,何金銘繼任)任名譽會長;梁鑫哲任秘書長;郭崇武任辦公室主任;理事有:王金嶺、李世南、劉文西、茹桂、梁鑫哲;研究員有(以姓氏筆畫排序):馬云、王子武、王西京、王有政、王金嶺、田文虎、李世南、劉文西、劉保申、江文湛、茹桂、胡樹群、張之光、張振學、鐘明善、郭全忠、傅嘉儀。
主要研究成果和活動:
一、主編出版《陜西中國書畫藝術理論研究會作品選》畫冊。收錄了(以姓氏筆劃為序)馬云、王金嶺、王西京、王炎林、劉文西、張之光、郭全忠、崔振寬、鐘明善、茹桂、江文湛、傅嘉儀、田文虎、梁鑫哲等十四位書畫家的作品,每人入選七幅。
二、編纂《書畫論叢》論文集。文集36位作者就自己對中國書畫在應用科學領域的體悟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和論述。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將此文集作為教材。
三、出版《長安十家》畫冊。挑選陜西十位有代表性的畫家(以姓氏筆劃為序)王金嶺、王有政、王炎林、江文湛、劉文西、張之光、陳光健、郭全忠、崔振寬、梁鑫哲入書。正式出版發(fā)行后,在北京圖書展銷會上被征訂一空,獲得很大成功。
四、出版《長安畫派研究》。系統(tǒng)總結長安畫派成功經驗和產生的歷史根源、思想根源和社會根源,明確了長安畫派在解放以后中國畫發(fā)展史上的地位和貢獻,提出了傳統(tǒng)派和學院派的論述,把長安畫派歸類于傳統(tǒng)派,劉文西先生等歸類于學院派。
五、籌備西部畫院。計劃在西部每個省挑選兩位畫家,陜西力量比較強可選七八位。西部畫院共二十人,旨在把西部的風土人情、地域風格創(chuàng)作得更好?些。
六、采風及國際交流。應邀十九次前往國內名山大川及八個國家寫生、采風和交流,研究中西歷史文化以及書畫的異同和特點,取長補短。















舉辦“新西部杯” ——中國西部書畫大賽及展覽
2002年,《新西部》編輯部成立后,由徐進軍總編組織策劃了“新西部杯”——中國西部書畫大賽及大型展覽活動。大賽及展覽由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陜西省文化廳、陜西省文聯(lián)、西安美術學院、陜西省美術家協(xié)會、陜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陜西國畫院、陜西日報社、西安日報社、西安中國畫院、陜西省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新西部雜志社、陜西旅游出版社等十三個單位聯(lián)合四川省、甘肅省、貴州省、青海省、重慶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西藏自治區(qū)等十個省、市、自治區(qū)文聯(lián)共同舉辦。大賽共收到參賽參展作品5000余件,入選展出作品465件,其中書法(包括篆刻)300件,繪畫(包括國畫、油畫、版畫、剪紙等)165件。參賽人員中年齡最大的88歲,最小的僅6歲。展出結束后出版了大型畫冊《中國西部實力派書畫家——中國西部書畫大賽獲獎作品集》。


編纂出版《陜西書畫精品典藏》
2009年10月,在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和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恢復建院30周年之際,由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院長楊尚勤策劃編纂出版了《陜西書畫精品典藏》。征稿得到了陜西省美術家協(xié)會、陜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陜西國畫院、西安中國畫院、西安美術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專業(yè)機構和民間社團組織的藝術家的熱烈響應,短短一個月時間,收到了包括劉文西、鐘明善、陳忠實、任法融、吳三大等在內的200余位書畫名家的精品佳作,鐘明善先生還題書了“社科學術沙龍”,遠遠超出了當初擬定的征集100名書畫家作品的計劃。最后將《陜西書畫精品典藏》入編155幅作品統(tǒng)一編號登記,成為省社科院首批院藏作品。

成立中國書畫研究中心
2014年,成立陜西省社會科學院中國書畫研究中心,何炳武研究員擔任主任,聘請了著名書畫家鄭幼生、劉培民、范長安、劉超、劉啟民、高爾等為研究員,在王松、李巍、秦開鳳、高葉青、黨斌、王永莉、馬艷云、李巾等我院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相繼編纂出版了《中國書法思想史》《陜西書法史》《中國書法鑒賞與收藏》等近百部書畫理論研究著作,其中《中國書法簡史》《書法與中國文化》《大學書法教程》被教育部作為職業(yè)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蛾兾鲿ㄊ贰窐s獲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饵S帝文化大典》被列為“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規(guī)劃項目。舉辦了“書法與中國文化”“大學書法教材”“中國書法思想史”“中國書法,中華文脈與文化自信”“黃帝與中華文化”“書法與文字”“書法與道家”“書法與儒家”等書法文化研討會十余次。在美國、日本、吉爾吉斯坦、新加坡等國舉辦了書法展和講座十余次,還多次組織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入基層,去農村,進廠礦、社區(qū),到學校等活動。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普及教育宣傳活動。












































成立書畫藝術中心
2019年,成立了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中心,聘請了省內200余位知名書畫家為研究員和書畫藝術家。
201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恢復建院40周年,舉辦了“智庫之光·榮耀三秦——書畫名家筆會”和“智庫之光·榮耀三秦——文化名家書畫作品展”。
2021年主辦了“百年盛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書畫藝術精品展,在有著近500年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關中書院隆重開幕?;顒游藖碜匀珖?0個省(市)社科院和省內知名書畫家參與此次活動,對征集的180余幅作品進行了集中展出交流。
編纂出版了《百年盛典智庫之光》——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書畫藝術精品選,本畫冊收錄了鐘明善、肖云儒、趙振川、王西京、杜忠信、高建群、陳建貢、郭線廬等 162位書畫名家的作品。






陜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
1983年,陜西省政府決定成立陜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1986年,陜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劃歸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對內為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突出古籍整理工作的研究性質,是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最具特色的研究機構。對外為陜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負責組織、協(xié)調、規(guī)劃、指導全省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著力于發(fā)掘陜西地域古籍資源、推動陜西古籍整理出版事業(yè)發(fā)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先后制定、組織、實施了陜西省“八五”至“十四五”等多個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方案,在全國陸續(xù)征集碑石、金文、篆刻等拓片資料4000余種,特別是現(xiàn)存的歷代書法著名碑刻拓片,為書畫理論研究和臨習提供了珍貴而豐富的資料。曾先后在省古籍辦工作的吳剛、余華青、王西平、王友懷、何炳武、吳敏霞、黨斌、李巍、高葉青等專家,編纂出版的相關書畫方面的著作有:《陜西出土歷代璽印選編》《秦封泥集》《陜西金石文獻匯輯(十五卷)》《新中國出土墓志·陜西卷》《陜西金文集成》《陜西碑?精華》《中國戶縣農民畫大觀》《中國戶縣農民畫》《大唐墓志書法精選》《于右任評傳》《于右任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陜西歷史博物館藏古器物全形拓整理與研究》等20余部。























大秦封泥藝術研究院
大秦封泥藝術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10月,是陜西省民間藝術促進會的分支機構,2022年轉入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中心會員單位,主管單位為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陜西省社會組織管理局。龐任隆擔任院長。
大秦封泥藝術研究院以研究秦封泥“六大屬性”中的“印章屬性”為主體,兼及文書、文字、書法、歷史、地理等,其宗旨是讓秦封泥學術服務時代,讓秦封泥文明深入人心,讓秦封泥文字積極傳播,讓秦封泥精神廣泛弘揚。
2018年10月起策劃實施“中國壽文化篆刻藝術”項目;2019年5月創(chuàng)建“大秦封泥藝術”公眾號和“大秦封泥書藝師友交流群”;2020年1月積極推進“中國篆刻印鈕傳拓展示和封泥技藝傳承保護項目”的開展,并得到了陜西省工業(yè)化信息廳的專項資金支持;2021年5月策劃并篆刻的《金石永壽印譜》,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同月,院長龐任隆主編的“秦封泥與秦文化叢書”一套四冊:《秦封泥概論》(龐任?。肚胤饽嗯c工室苑囿研究》(徐衛(wèi)民),《秦封泥與中國書法藝術研究》(周世文、高華強),《秦封泥與官宦制度研究》(李超),由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21年10月策劃的“千宮之宮——中國壽文化篆刻專題展”在大明宮丹鳳門遺址博物館東展館成功舉辦,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2022年8月大秦封泥藝術研究院被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中心接收為團體會員,院長龐任隆特聘為中心研究員,使學術研究工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書畫理論成果
(以出版時間為序)
《咸陽碑石》,張鴻杰主編,陜西三秦出版社,1990年。
《陜西出土歷代璽印選編》,吳剛主編,三秦出版社,1990年。
《陜西出土歷代璽印續(xù)編》,吳剛主編,三秦出版社,1990年。
《安康碑石》,吳鋼主編,陜西三秦出版社,1991年。
《陜西中國書畫藝術理論研究會作品選》,梁鑫哲主編,陜西?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
《書畫論叢》,梁鑫哲主編,陜西?民出版社,1993年。
《高陵碑刻》,吳鋼主編,陜西三秦出版社,1993年。
《華山碑刻》,吳鋼主編,陜西三秦出版社,1995年。
《樓觀臺道教碑石》,吳鋼主編,陜西三秦出版社,1995年。
《漢中碑石》,吳鋼主編,陜西三秦出版社,1996年。
《黃帝祭文集》,姚敏杰、何炳武編著,三秦出版社,1996年。
《長安十家》,梁鑫哲、黃思源主編,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
《重陽宮道教碑石》,吳鋼主編,陜西三秦出版社,1998年。
《秦封泥集》,吳剛主編,三秦出版社,2000年。
《澄城碑刻》,王友懷主編,三秦出版社,2000年。
《長安畫派研究》,梁鑫哲著,陜西?民出版社,2002年。
《咸陽碑刻》,王友懷主編,陜西三秦出版社,2003年。
《黃帝頌書法精品選》,何炳武、張海潮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王松扇面集》,王松主編,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4年。
《戶縣碑刻》,吳敏霞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陜西碑?精華》,何炳武、吳敏霞執(zhí)行主編,三秦出版社2006年。
《長安書法篆刻研究文論集(上編)》,龐任隆主編,三秦社出版社,2006年。
《中國書法思想史》,何炳武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中國歷代五體書法精選(五卷)》,何炳武主編,世界圖書出版,2008年。
《中國戶縣農民畫大觀》,王西平、高從宜主編,陜西旅游出版社,2008年。
《?唐書法家》,何炳武、黨斌、李巾著,三秦出版社,2009年。
《華清池印譜》,龐任隆著,三秦出版社,2009年。
《皇帝祭文集》,何炳武校注,太白文藝出版社,2009年
《對流?王松作品集》,王松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陜西書畫精品典藏》,楊尚勤主編,《新西部》雜志2009年10月增刊。
《中國戶縣農民畫》,王西平主編,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
《長安書法篆刻研究文論集(下編)》,龐任隆主編,三秦出版社,2011年。
《大唐墓志書法精選》,何炳武主編,世界圖書出版社公司,2011年。
《王松畫集》,王松主編,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
《陜西書法史》,何炳武、王永莉、李巍著,陜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
《中國書法精神》,何炳武、王永莉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
《大學書法教程》,何炳武主編,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
《中國書法簡史》,龐任隆著,陜西旅游出版社,2012年。
《中國書法與篆刻》,龐任隆主編,陜西旅游出版社,2012年。
《中國書法鑒賞與收藏》,何炳武主編,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
《富平碑刻》,劉蘭芳主編,三秦出版社,2013年。
《大荔碑刻》,何炳武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
《藥王山碑刻》,吳敏霞主編,陜西三秦出版社,2013年。
《于右任評傳》,高葉青著,三秦出版社,2013年。
《書法與中國文化》,何炳武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年。
《松風對語》,王松主編,三秦出版社,2013年。
《中國歷代書法經典》,何炳武主編,太白文藝出版社,2014年。
《于右任書法精選》,何炳武主編,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年。
《書法等級考試實訓教材》,何炳武主編,太白文藝出版社,2014年。
《黃帝陵碑刻》,陳國強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長安碑刻》,吳敏霞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硯邊偶得》,王松主編,三秦出版社,2015年。
《秦封泥研究》,龐任隆主編,陜西美術出版社,2015年。
《陜西金文集成》,張?zhí)於髦骶?,三秦出版社?016年。
《于右任傳》,朱凱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中國魏碑墓志書法精選》,何炳武主編,太白文藝出版社,2016年。
《中國歷代皇帝書法墨寶》,何炳武主編,太白文藝出版社,2017年。
《褚遂良評傳》,何炳武著,太白文藝出版社,2018年。
《歐陽詢評傳》,何炳武、何薇著,太白文藝出版社,2018年。
《張旭評傳》,何炳武、白立超著,太白文藝出版社,2018年。
《顏真卿評傳》,何炳武、李巾著,太白文藝出版社,2018年。
《柳公權評傳》,何炳武、黨斌著,太白文藝出版社,2018年。
《?芾評傳》,何炳武、王永莉著,太白文藝出版社,2018年。
《王鐸評傳》,何炳武、黨斌著,太白文藝出版社,2018年。
《李叔同評傳》,何炳武、王曉潔著,太白文藝出版社,2018年。
《王羲之評傳》,何炳武、化曉方、毋燕著,太白文藝出版社,2018年。
《中國歷代牌匾書法精選》,何炳武、屈健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
《中國歷代楹聯(lián)書法精選》,何炳武、屈健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
《蘇軾評傳》,何炳武、李巍主編,太白文藝出版社,2018年。
《心寄東籬?王松山水小品集》,王松主編,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9年。
《百年盛典智庫之光——慶祝中國共產黨成?100周年書畫藝術精品選》,李巍主編 ,2019年6月編印。
《銅川碑刻》,吳敏霞、黨斌主編,陜西三秦出版社,2019年。
《金石永壽印譜》,龐任隆主編,西泠印社出版社,2021年。
《秦封泥與秦文化叢書》,龐任隆主編,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年。
《秦封泥概論》,龐任隆著,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年。
《白水碑刻》,黨斌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
《于右任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高葉青著,人民出版社,2022年。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古器物全形拓整理與研究》,黨斌主編,三秦出版社,2022年。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書畫名家
梁鑫哲,筆名山泉,男,漢族,1948年出生,陜西彬縣人。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退休干部。曾在西安美院附中和國畫系就學十年。曾任《陜西個體經濟報》和陜西省社科院《洪流》叢書編委會副主編;陜西中國書畫藝術理論研究會研究員、理事兼秘書長;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中心特聘研究員。出版《長安畫派研究》和《梁鑫哲作品集》等專著,發(fā)表論文68篇。主編《陜西中國書畫藝術理論研究會作品選》等書刊18部,獨立完成省級社科重點基金課題兩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三項,多次榮獲省部級獎項。

何炳武,何炳武,男,漢族,1956年出生,陜西黃陵人,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曾任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陜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主任,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古籍整理與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學藝術研究所所長,現(xiàn)任西北大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著有:《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黃帝與中華文明》《黃帝的祭典》《歷史文化名城黃陵》《中國書法思想史》《陜西書法史》《中國書法鑒賞與收藏》《中國書法精神》《大唐書法家》《中國歷代書法家評傳(十冊)》等。主編有:《黃帝陵志》《黃帝文化大典叢書(八冊)》《黃帝祭文集》《中國歷代書法經典(十卷)》《中國歷代皇帝書法墨寶(十卷)》《中國魏碑墓志書法精選(十卷)》《大唐墓志書法精選(十卷)》《于右任書法精選(十卷)》《中國歷代五體書法精選(五卷)》《中國歷代牌匾書法精選(五卷)》《中國歷代楹聯(lián)書法精選(五卷)》《陜西碑石精華》《黃帝頌書法精品選》《書法等級考試實用教材(二十本)》等。主編的《中國書法簡史》《書法與中國文化》《大學書法教程》被教育部作為職業(yè)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校注有《西安府志》《黃陵縣志》《安塞縣志》。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國家古籍整理項目2項,陜西省政府項目2項,發(fā)表論文九十余篇。曾多次在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講學并舉辦個人書法展覽。多次參加中日書法交流展,中韓書法交流展,中新書法交流展,中國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展。作品及傳略被載入《中華翰墨名家作品博覽》、《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等多部辭書中。

王松,男,漢族,1956生,陜西柞水人,祖籍安徽宿松縣。曾先后就讀于西安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現(xiàn)為陜西省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陜西省國畫院特聘畫家、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學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展覽并獲獎。出版有《王松扇面集》《王松畫集》《對流?王松作品集》《硯邊偶得》《松風對語》畫集和著作。

李巍,男,漢族,1977年4月生,陜西西安人,中共黨員,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學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博士。兼任西安詩詞學會副會長、當代陜西研究會副會長、陜西省三秦文化研究會理事、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院青年社科工作者協(xié)會秘書長。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書法美學、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價值、地域文化。
在《光明日報》及國家中文核心期刊發(fā)表關于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美學、地域文化學方面的學術論文數(shù)篇;撰寫出版學術專著《書譜研究》《中國隱逸文化論》《中國貶謫文化論》《中國行吟文化論》;合著《蘇軾評傳》《簡明中國書法史》《秦文字研究》;合作編纂《中國歷代書法經典》《中國歷代皇帝書法墨寶》《于右任書法精選》《中國書法魏碑墓志精華》《中國歷代五體書法精品賞析》《中國歷代楹聯(lián)書法精選》《中國歷代牌匾書法精選》等;主持和參與撰寫國家十三五重點規(guī)劃圖書《黃帝文化大典》《秦史與秦文化研究叢書》;撰寫的《中國書法思想史》《陜西書法史》榮獲陜西省第九次和第十一次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參與和主持國家及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三項;在陜西省政府主持的“陜西旅游歷史文化叢書”中撰寫《杜甫在三秦》《白居易秦中行吟》兩部;為歷年陜西省政府清明公祭黃帝陵典禮撰寫祭文。
治學之余,勤于詩詞、書法創(chuàng)作。詩詞、書法作品見諸國內各個專業(yè)期刊雜志,書法作品在日本、韓國等國際藝術大展上展出。

龐任隆,字道暢,號雙石齋、望湖樓、百壽堂主人,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中心特聘研究員,1959年生于西安臨潼,祖籍陜西藍田。現(xiàn)任大秦封泥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篆刻委員會委員、陜西驪山印社名譽社長、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研究館員、西安文理學院師范學院特聘教授、秦文化研究會秦封泥專業(yè)委員會主任;曾任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書記、館長;現(xiàn)為陜西省秦俑學研究會研究員、陜西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陜西驪山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陜西省新聞書畫家協(xié)會副主席、陜西省民間藝術促進會副會長、陜西人民書畫院書法篆刻研究院院長等職。

四十多年來,致力于中國書法篆刻與文物考古理論研究,尤其對秦官印、秦印陶和秦封泥的研究與實踐成果卓著。先后在《中國書法》《中國書畫報》《中國篆刻》《西泠藝叢》《書法》《文博》等專業(yè)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100余篇;曾主持創(chuàng)建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大明宮新館和傅嘉儀藝術專題陳列館,創(chuàng)辦大秦封泥藝術研究院;著有《驪山古跡勝景旅游(篆刻集)》《中國臨潼石榴文化集萃》《長安書法篆刻研究文論集(上、下編)》《華清池印譜》《中國書法簡史》《秦封泥概論》《金石永壽印譜》等;主編《道德經印譜》《中國書法與篆刻》《秦封泥研究》《古代石刻藝術研究》《秦封泥與秦文化研究書系》等典籍多部;《長安書法篆刻研究文論集》(下編),榮獲陜西省文聯(lián)第三屆陜西文藝評論獎。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中心章程
(暫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中心隸屬于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是由社會各界具有一定書畫藝術基礎書畫藝術理論研究者、組織策劃者、創(chuàng)作者和愛好者等組成的公益性群團組織。
第二條 本中心的宗旨是加強書畫藝術交流,提高書畫藝術素養(yǎng)和理論研究水平,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打造一流書畫理論研究陣地。
第二章 職責
第三條 本中心設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副秘書長、秘書。
第四條 主任負責全盤統(tǒng)籌本中心重大決策和活動,副主任負責協(xié)助主任開展相關工作。
第五條 秘書長落實主任和副主任安排的工作,協(xié)調中心開展日常工作。副秘書長協(xié)助秘書長開展相關工作。秘書負責本中心相關日常事務工作。
第六條 中心工作內容:
(一)進行書畫藝術理論研究和創(chuàng)作;
(二)開展書畫藝術交流和培訓活動;
(三)舉辦書畫藝術展覽;
(四)開展社會公益服務活動;
(五)重大節(jié)慶開展書畫創(chuàng)作、展覽及理論研討等相關活動。
第三章會員
第七條 本中心會員分為特聘顧問、特聘研究員、特聘書畫藝術家、團體會員、個體會員。
第八條 會員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且年滿18周歲,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書畫藝術,有理論基礎、組織策劃和創(chuàng)作,取得一定成就;認可本中心章程,積極參加中心開展的相關活動;支持文化公益事業(yè),積極建言獻策。
第九條 凡符合上述條件者,由本人提出申請,提交一寸免冠彩色證件照2張,個人代表作2幅或論著2部(篇),并填寫《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中心登記表》(見附件);團體會員需提供申請加蓋公章,報本中心批準后,方可成為會員。
第十條 個體會員中,在國際、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資深專家可特聘為顧問;在省內具有一定影響并有一定書畫理論研究、教學水準或組織策劃能力的專家可聘為研究員;在省內有一定影響,具有專業(yè)書畫藝術創(chuàng)作水準的專家可聘為書畫藝術家。
附則
第十一條 本中心為非盈利機構,不收取費用和支付報酬;本中心人員不得以中心名義私自舉辦任何活動或索要作品、收取費用。
第十二條 活動經費和參展作品由本中心委派專人進行管理。
第十三條 本中心歡迎社會團體、企業(yè)、個人的友好合作交流與贊助。
第十四條 本章程的最終解釋權歸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中心。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中心
二〇二一年三月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中心機構名單
主任:楊遼
副主任:李?。ǔ眨⑴苊瘛钚衩?、張艷茜、高葉青
秘書長:牛涇民
顧問(按年齡排序):鐘明善、肖云儒、趙振川、李成海、王西京、雷珍民、趙熊、陳建貢、郭線廬
(責任編輯 姜丹)